【腦內小劇場】大家為什麼這麼愛心理測驗?│ 隱者的旋律

最近陪朋友去聽一場講座,主題是:透視看不見的敵人。
「一聽到這個主題,覺得這場演講應該會分享什麼?」
講師如此詢問大家。

看不見的敵人是自己!」+1!」+2!」+3!」

不出所料,許多人都這樣回答。
其實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

每個人從小跟「自己」一起生活、一起行動、一起成長,
照理來說,自己應該是最懂自己的人,但卻不是如此。
甚至認為這個和自己朝夕相伴的「自己」,是隱形的敵人、是看不見的對手。

真的很有趣,不是嗎 XD

過程中講師讓大家做了一個投射測驗性質的心理測驗,並且說:
「大家為什麼這麼愛心理測驗?
其實是為了找到自己。」

我想念我自己


這句話真的令人印象深刻。

這讓隱者想起,過去在看一些有趣的小測驗、星座算命時,真的是拿來「找自己」。

我會從多而又多的描述當中,判斷這些字句
是不是真的捕捉到我的個性、是不是真的講中我的心聲,試圖用這樣的方式找到自己。
我根本不在乎準不準的問題,只想找到那些覺得適合我的字句 XD

為什麼要找自己?

因為自己常常無法按照自己的決心實踐、無法克制某些黑暗的想法和思考、
明明是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但過沒多久又變卦...
完全沒有自信、連自己也不喜歡自己、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這樣想...

「自己」明明是屬於我的,卻無法理解、也無法掌握,甚至,無法預測。

所以覺得自己不了解自己。



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通常會用自我調節 (self-regulation) 這個詞來描述「自我管理」。
每個人都會隨著時間、搭配環境,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

大家通常只看見外顯的想法和行為,卻不了解問題反覆上演的原因。
講師用了一個樹木的比喻,很貼切,也剛好跟隱者自己的生命經驗一樣:

如果把自己的生命比喻成一棵樹木,那麼,自己顯現出來的想法和行動,就像是看得見的果實。
果實如果長蟲、腐爛,就會灑農藥、抓害蟲,人們都是這樣生活的。
都只是處理看得見的果實的層次。

但,真正的問題在更深層的地方。

樹木的果實如果反覆出現問題,真正的癥結點可能在於樹木的根部。

根部是最重要的,根部會影響全體。
好比說,人的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如果有問題,全身的健康都會受到影響。

要不斷不斷挖掘自己的內心深處,根部的問題才會浮現。

隱者過去對於親情、友情等等情感,容易擔心憂慮、患得患失。
我一直不曉得「為什麼自己無法相信愛」
因為話語中經常提到愛,於是開始反思自己的狀況,才慢慢發現:

原來我在愛方面,有病...
因為我太期待完美的心靈之愛,所以反而經常感到失落。

「好像沒有人能對我付出這種愛耶...」
過去的我產生了這樣的想法。

為了不要繼續失落下去,我乾脆完全封閉自己心中對愛的期待,這樣會讓自己好過一點。

其實這樣的壓抑,後來也發現有更深層的原因...
如果我只是一直覺得自己缺乏安全感而困惑,就永遠無法發現真正的問題。

如果要找到樹木根部的問題、內心深處的癥結點,就必須要不斷探索自己的內在,
而不只是外顯的想法和結果。
了解你自己,比起你原本以為的,需要花上更多的時間。






人生,真的有很多智慧需要學習。
隱者的探索之旅,以後也會持續一點一滴跟大家分享。
希望藉由分享這段心路歷程,可以讓大家更早擺脫迷惘和煎熬。

最後送大家一段很棒的話:

人比起接受<學問的教育>,更應該接受<人生的教育>。
即使學習學問還是無法成功,是因為憑著學問找不到「人生之路」。

即使不認得路,但如果懂「開車」,那麼就算邊開車邊詢問、學習,如此前進也無妨。
所以首先要學習「發動車子、開車和修理故障的方法」。

人生也是如此,首先必須學習人生。
<學問>只是學習有關「肉體所使用的部分」,<人生>則是學習在那之上的「人生」。
必須要花足夠的時間學習人生,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而好好生活。

因為用90%來學習<學問>,而只用10%來學習<人生>,所以不瞭解<人生>,
因此無法正確地找到「人生之路」而度過虛空的生活。
必須要用40%左右來學習<學問>,用60%左右來學習<人生>才行。

假如像是學習<學問>一般來學習<人生> ,想必人們早就已經成功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