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規劃長遠的職涯發展?首先要能綜觀全局:職業生涯動態系統的三個三角形 (中)

這系列第一篇提到「興趣─能力─價值」的生涯金三角,
不曉得有沒有人想問:大家常說的熱情和天賦又在哪裡呢?
跟興趣和能力又差在哪裡呢?這部分的論點百家爭鳴,
在進入職業世界比對之前,我先跟大家分享自己對於熱情天賦的看法。



我認為興趣和能力各自都有更高階的概念:熱情和天賦。

【熱情 VS 興趣的雞蛋理論】

為什麼有些人擔心興趣變成工作,就不再能夠當成興趣了?
這對我來說,就是「興趣」和「熱情」的差異。
在我的分類中,熱情是興趣的高階概念。

熱情和興趣有一個最大的差異就是:
「我們可以為了熱情承受許多痛苦,但興趣無法。」
如果一個興趣不只是單純的生活小調劑,
而是可以為了那件事情,忍受許多辛苦困難,
這就可以稱得上是熱情,是興趣可以當飯吃的關鍵。

以電競選手來說,喜歡打電動不是唯一的門檻,
選手們為了精進自己的技術和表現,
可以花非常多時間研究戰術、搭配演練,
甚至到了手腕肩膀有些職業傷害的地步,
能夠付出這樣的條件,才是興趣職業化的關鍵步驟。

我透過自己的生命經驗,歸納出一個熱情和興趣的雞蛋理論。
熱情就像蛋黃,興趣就像蛋白。
我們對於很多事情有興趣,但這些興趣背後的高階共通因素,
才是真正的核心,指向我們熱情的所在。
我們對於熱情領域有強烈的喜愛,也因此延伸出對於周邊相關領域的興趣。

舉例來說:我以前就知道自己喜歡心理學、
職場發展、天賦熱情、人力資源等概念,
後來進入職涯諮詢領域,發現職涯諮詢領域當中,
有我喜歡的幾乎全部元素。
當時我才體會到:在這些興趣背後更吸引我的東西,
原來就是我的熱情所在。

因此我也常跟來訪者探討,興趣背後的真正原因。
曾經一次我用自己研發的職遊旅人牌卡協助諮詢時,
有個應屆畢業生挑選了化學工程師、獸醫、醫師、動物飼養員等牌卡,
他把這些歸成同一類,並說出他從小對動物的熱情和相關故事。
在敘說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他有一個非常核心的熱情:動物。
於是我們就把這個熱情元素納入他未來的職涯發展進行討論。

【因為成就感而培養的興趣】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認為興趣是可以培養的。
當然事情都有各種脈絡和緣由,我發現通常這類興趣跟成就感有所關連。
大家在討論職業價值觀的時候,都會提到成就感的重要性。
在做某些事情的時候,如果逐漸勝任、特別擅長、做出名聲、
被大家重視和需要、滿足了內在需求,
我也相信這樣的情況下,會累積出興趣甚至熱情。

有時候我們不一定是喜歡那事物本身,
而是喜歡伴隨那個事物而來的其他東西。

【能力和天賦】

到底有沒有天賦存在?我的經驗是有的。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過,關於天賦的判斷方法。
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學生時代各個科目的學習狀況都差不多,
不過物理特別爛,國文特別好。
物理爛到完全聽不懂,台上老師從頭到尾講的內容我都無法吸收,
補習花了很多時間也只能搶救在及格邊緣,
更可怕的是,成績出來我通常也不知道自己對在哪裡錯在哪裡…
度過非常可怕的高中時期。
國文雖然很好,但對於文學的喜愛跟真的要念中文系還是有些差別,
也沒有想把職業作家當成目標。
如此度過了迷茫的選擇科系時期,
後來想要透過念心理系了解自己。

成長過程中對於天賦的概念,非常嚮往卻又無法踏實感受到。
一直到接觸職業生涯諮詢的時候,狀況大幅轉變。

剛開始接觸這方面內容的時候,
我就發現自己很能夠了解這個領域的知識。
看過之後就很容易知道這個理論要說什麼、這個工具怎麼用,
知道如何運用在實際場域,甚至還能舉一反三,有自己獨特的觀點。
因此我非常確信自己在這個方面是有天賦的。

除了領域屬性的能力天賦 (職涯諮詢、心理諮商、人力資源等等),
還有一般屬性的能力天賦 (人際、表達、思考等等)。

有天賦的能力,會比沒有天賦的能力更容易培養,
在市場中也會更有競爭力。
不過很妙的是:我們經常會忽略自己的天賦線索,
認為那些是很自然簡單的事情。
因為我們很擅長、自然而然就能做到,
所以也覺得大家應該都能做到吧!沒什麼特別了不起的。

但其實不然。
很多時候對一個人來說輕鬆容易的事情,
對另一個人來說有如登天之難。
我和一個好朋友的特長就差異很大:
他擅長「行動」,先做了再說,一邊嘗試驗證,也不太害怕犯錯;
但我剛好相反,我擅長「思考」,希望有計畫之後再實踐,不想出錯。
習慣先行動,就是他的強項、我的弱項,
習慣先思考,就是我的強項、他的弱項。

在天賦部分,我常使用的工具是蓋洛普的34天賦優勢測驗。
這份測驗題目設計採用強迫選擇、避免全部皆高的狀況,
目的在於突出相對強勢的特質。
萃取的層次也很剛好,34個特質很具體,
搭配原本的書一起看,可以對工作上的優勢發揮有初步的方向。
不過如果要進行測驗、看更完整的測驗說明,需要花費一筆費用。
所以通常會先直接用書中揭露的訊息討論。

還有一件奧妙的事:天賦經常隱藏在我們的痛苦中。
這個部分會在下一篇的內容討論。



【熱情和天賦可以帶來複利效應】

熱情和天賦,是在興趣和能力之上的高階概念。
如果要規劃長遠的職涯發展、幾十年的職業生涯,
在基礎的生涯金三角之上,進一步掌握熱情和天賦的方向,
思考這些元素如何融入在自己的生活和職業當中,
會是長期來說最有投資報酬率的領域。

熱情和天賦,是我們樂在其中、天生擅長的事情,
如果持續投資,就可以獲得複利效應,
就如同年利率1%和年利率5%的差異,
短期來看差距不大、但長期來看就會有雲泥之別。
職涯是一場馬拉松、是長期戰,
採取長期主義的人才會獲勝到最後。

【第二階段:外在三角形,職業世界的比對】

我們終於把第一階段內容談完,進入到第二階段。
內在三角形最能直接預測的,是外在三角形當中的「職位」。
通常充分探索一個人的興趣能力價值、熱情天賦之後,
就可以開始進行職位的選擇。

【職位:最直接的工作內容,也是大家最常見的問題】

通常在諮詢流程中,會使用職遊旅人牌卡,
裡面有較為常見的100種職業選項,
讓來訪者可以根據前面的探索,仔細挑選最後三到五個方向。

在進行職涯諮詢時,許多人經常不了解到底有那些職業類別,
如果只能在少數個職業當中挑出一個,
硬是讓自己套上不合腳的鞋、不合身的衣服,
當然會有各種痛苦和困難。
一旦選項擴充到一百個,相對來說,
就比較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產業:大環境會影響實際層面和心理層面】

除了職位,產業也有影響。
透過內在三角形的探索,也會同時發現我們喜歡的主題領域、工作型態。
每一種產業都會有相對應的產業特色,
包含產業目前在上升期或是衰退期,這會影響實質上的工作機會和待遇。
也許你喜歡傳播媒體領域,但是那樣的工作型態你無法接受。
沒有進行變革的傳產很穩定、大概也能繼續做很久,
不過可能你就會覺得非常無聊。
當然,再怎麼樣討論平均狀態,也還是會有特例,
所以只是概況的評估,增加我們找到適合環境的機會。

產業的評估,除了實際面的機會和待遇,
也包含了我們是否會喜歡和適應那樣的環境。

有位朋友對於助人工作一直非常嚮往,
很希望他的工作能夠對於其他人有益處、能提供幫助。
但他的職業類型本身是面對電腦的工程師,
而且是比較能提供客戶服務的專業範圍,
因此我們轉向產業的討論,從醫療保健和教育輔導的產業當中尋找機會。

【公司:企業文化和主管風格的影響】

大家常聽到:離職,不一定是錢的問題,他可能只是想要離開他的主管。
每個人都有個性,企業會有特定的文化、主管也有自己的風格。
藉由內在三角形的討論,我們可以開始預測自己適合怎麼樣的公司和主管。

有些人喜歡安全穩定的制度、有人想要充滿冒險和挑戰的氛圍;
有人希望主管可以清楚交代SOP、但也有人不希望主管管太多太嚴。
如果性格和主管衝突、和企業衝突,
即使再怎麼喜歡這份工作和同事,我們遲早也會選擇離開。

像我是很追求自由獨立的個性,
因此如果待在組織當中,會希望主管授權、給我足夠的空間發揮;
也有許多像我這樣的人,最後發展成自由工作者,然後就回不去了(誤)。

【內在與外在的平衡】

先看內在再看外在,是為了讓我們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優勢範圍,
再對應到職業世界比較高價值的區域,
避免一開始就追逐高價值區域,但最後適應不良還是放棄。

也絕對不是只看內在,單純鼓勵人追逐天賦熱情是不太負責任的作法。
外在環境的現實條件也很重要。
現在因為少子化的關係、老師的職缺日漸下滑。
許多流浪教師在各個學校的甄試來回奔波,
如果及早思考其他的教學路線:補習班、線上家教、社區大學等等,
或許會有更寬闊的眼光,避免走投無路的痛苦。



【內在和外在都會持續變動,職涯發展是動態的結果】

很多人想要找到一個能做一輩子的職業,
但我們忘記人會變、環境也會變。
我們在20歲、30歲、40歲的不同階段,
興趣稍微轉變、某些能力更加成長、一些追求也有調整,
這時候如果還固守原來的選擇,反而會帶來持續的痛苦。

此外,我們也對世界有很多誤解,
認為現在的職業、產業、公司應該不會消失。
人總是期待一切都可以長長久久,但許多事情早就已經有改變的跡象。
不論是你我、感情、環境,都是這樣。
當環境改變、機會流動,在那個當下重新評估和轉換,
趕快跟上下一個時代的規則,會是比較有智慧的做法。

所以說,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向,是一種動態取捨的結果。
開車開到一半,如果發現原本地圖上面的路中斷、
或是想去其他目的地,
那時候當然可以重新設定GPS系統,導航到另外一個地方。

如果什麼都會變,那還有所謂的長遠職涯規劃嗎?
還是有的。
長遠的職涯規劃不是某個點、某個職業、某個公司,
這些都是當下較佳滿意解的結果。
長遠的職涯規劃,是一個方向而不是單點。
透過我們的內在三角形和最後一篇要討論的生命三角形,
找到我們想要的大方向,
這就會成為我們職業生涯的指南針、北極星。

以我個人的例子來說:
人力資源、心理諮商、職涯諮詢、演講、教學、建立系統…,
這些都是我喜歡的方向,
只要屬於這個範疇的事情,我都很願意嘗試和創新。
我不斷嘗試新的機會、認識新的朋友,想要認識善良的人、有趣的人,
和他們成為朋友,然後和喜歡的朋友們一起工作,
這就是我對自己職涯的追求和想像。

如果說有沒有一個特定的主軸,那我想應該會是:
「把每個人放到屬於他的位置。」
阿德勒說,每個人最主要的生命任務有三個:工作、友誼和愛。
我一直相信:如果一個人能夠找到對的位置,
他的生命就很容易會是開心和快樂的。
但願你因工作而喜悅。

下一篇就是系列的終章了,
討論的範圍會從職涯實際面昇華到生涯意義面,
感謝大家看到這裡,我們繼續往前走最後一小段路吧!

系列第一篇
系列第二篇
系列第三篇

如果有職業生涯方面的問題,可參考隱者的諮詢預約表單,連結如下:
https://forms.gle/xXEQWnZy3W9869nK9



留言

  1. https://www.ntu.edu.tw


    讀原文啦 智障同學!!
    Manifestations

    There are many observable physical phenomena that arise in interactions involving virtual particles. For bosonic particles that exhibit rest mass when they are free and actual, virtual interact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ly short range of the force interaction produced by particle exchange. Confinement can lead to a short range, too. Examples of such short-range interactions are the strong and weak forces, and their associated field bosons.

    For the gravitational and electromagnetic forces, the zero rest-mass of the associated boson particle permits long-range forces to be mediated by virtual particles. However, in the case of photons, power and information transfer by virtual particles is a relatively short-range phenomenon (existing only within a few wavelengths of the field-disturbance, which carries information or transferred power), as for example seen in the characteristically short range of inductive and capacitative effects in the near field zone of coils and antennas.

    Some field interactions which may be seen in terms of virtual particles are:

    The Coulomb force (static electric force) between electric charges. It is caused by the exchange of virtual photons. In symmetric 3-dimensional space this exchange results in the inverse square law for electric force. Since the photon has no mass, the coulomb potential has an infinite range.
    The magnetic field between magnetic dipoles. It is caused by the exchange of virtual photons. In symmetric 3-dimensional space, this exchange results in the inverse cube law for magnetic force. Since the photon has no mass, the magnetic potential has an infinite range.

    回覆刪除
  2.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This phenomenon transfers energy to and from a magnetic coil via a chang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The strong nuclear force between quarks is the result of interaction of virtual gluons. The residual of this force outside of quark triplets (neutron and proton) holds neutrons and protons together in nuclei, and is due to virtual mesons such as the pi meson and rho meson.
    The weak nuclear force is the result of exchange by virtual W and Z bosons.
    The spontaneous emission of a photon during the decay of an excited atom or excited nucleus; such a decay is prohibited by ordinary quantum mechanics and requires the quantiza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for its explanation.
    The Casimir effect, where the ground state of the quantized electromagnetic field causes attraction between a pair of electrically neutral metal plates.
    The van der Waals force, which is partly due to the Casimir effect between two atoms.
    Vacuum polarization, which involves pair production or the decay of the vacuum, which is the spontaneous production of particle-antiparticle pairs (such as electron-positron).
    Lamb shift of positions of atomic levels.
    The Impedance of free space, which defines the ratio between the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E| and the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H |: Z0 = | E|⁄|H|.[8]
    Much of the so-called near-field of radio antennas, where the magnetic and electric effects of the changing current in the antenna wire and the charge effects of the wire's capacitive charge may be (and usually are) important contributors to the total EM field close to the source, but both of which effects are dipole effects that decay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antenna much more quickly than do the influence of "conventional" electromagnetic waves that are "far" from the source.[a] These far-field waves, for which E is (in the limit of long distance) equal to cB, are composed of actual photons. Actual and virtual photons are mixed near an antenna, with the virtual photons responsible only for the "extra" magnetic-inductive and transient electric-dipole effects, which cause any imbalance between E and cB. As distance from the antenna grows, the near-field effects (as dipole fields) die out more quickly, and only the "radiative" effects that are due to actual photons remain as important effects. Although virtual effects extend to infinity, they drop off in field strength as 1⁄r2 rather than the field of EM waves composed of actual photons, which drop 1⁄r.[b][c]

    Most of these have analogous effects in solid-state physics; indeed, one can often gain a better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by examining these cases. In semiconductors, the roles of electrons, positrons and photons in field theory are replaced by electrons in the conduction band, holes in the valence band, and phonons or vibrations of the crystal lattice. A virtual particle is in a virtual state where the probability amplitude is not conserved. Examples of macroscopic virtual phonons, photons, and electrons in the case of the tunneling process were presented by Günter Nimtz[9] and Alfons A. Stahlhofen.[10]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